臨沂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臨沂市公路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
發布時間:2021年08月05日 瀏覽量:
臨沂市人民政府辦公室
關于印發臨沂市公路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
臨政辦字〔2021〕50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(管委會),市政府各部門(單位): 《臨沂市公路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實施方案》已經市政府研究同意,現印發給你們,請認真組織實施。 臨沂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7月17日 臨沂市公路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交通強國和“四好農村路”重要指示精神,全面提高我市公路交通通達深度和服務鄉村振興能力,根據中共山東省委、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《山東省貫徹<交通強國建設綱要>實施意見》(魯發〔2020〕12號)和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《關于印發全省“四好農村路”提質增效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》(魯政辦字〔2021〕51號),結合工作實際,制定本實施方案。 一、總體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、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會精神,推進建設交通強市,優化全市路網結構,提升公路服務品質,增強通行保障能力,全面推進公路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,從行業相對獨立發展向社會一體化融合發展轉變,為臨沂實現“由大到強、由美到富、由新到精”戰略性轉變貢獻交通力量。到2025年,全市新建(改造)高速公路260公里、普通國省道300公里、農村道路4000公里,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通公交化客車、農戶通硬化路,農村物流通達率、公路養護率、路長制覆蓋率達到100%,建成布局合理、連貫城鄉、快捷通暢、服務優質、安全綠色的公路體系,提升群眾滿意度,力爭建成公路提質增效“示范市”。 二、重點任務 (一)實施路網提升工程。加快推進高速公路建設,實施普通國省道快速化改造工程。提升新建農村公路路面結構標準,瀝青、水泥混凝土厚度分別達到5厘米和20厘米以上。到2025年,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1000公里,100%區域中心村(社區)、60%以上行政村實現6米以上公路通達。力爭中心城區到縣城實現一級公路連接,縣區城區與所轄鄉鎮實現二級及以上公路連接,相鄰鄉鎮實現三級及以上公路連接。持續完善既有公路的安全、排水、綠化等配套設施建設。進入村莊的部分公路規劃建設時,要與農村生活供水、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統籌考慮,科學安排,避免“前建后挖”造成浪費。(市交通運輸局、市生態環境局、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負責) (二)實施道路通達工程。統籌高速公路、普通國省道、農村公路規劃建設,優化路網布局和銜接,注重節點改造,提升路網整體服務功能。鞏固擴大100%行政村通農村公路的成果,推動農村公路向進村入戶傾斜,鼓勵修建路面寬度8米以下的道路,持續推進村內通戶道路硬化,打通斷頭路,暢通微循環,補齊“最后一公里”的短板。到2025年,每個縣區至少有兩條高速公路通達,打造“五縱五橫”高速公路網和“153060”公路出行圈,所有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,村內通戶道路硬化基本完成,高標準實現“村村通”“戶戶通”。(市交通運輸局、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負責) (三)實施通行安全保障工程。深化全市公路管養體制改革,普通國省道、農村公路每年大中修里程均達到總量的7%以上,消除路網主要路徑的簡易鋪裝路。到2022年,普通國省道優良率達93%以上,農村公路優良中等率達到90%以上。加強重點橋梁檢測和危橋改造力度,確保橋梁運行安全。到2025年,完成現有四、五類橋梁改造任務。加快完善公路安全防護設施,集中整治急彎陡坡、臨水、臨崖和學校、集市等人口密集路段,加裝隔離帶、護欄和警示設施,基本消除公路安全隱患。選擇1000公里事故易發的村道,實施安全設施提升試點。(市交通運輸局、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負責) (四)實施融合發展樣板工程。把自然、生態、文化、科技產業融入公路規劃建設中,探索“公路+旅游”“ 公路+生態” “公路+產業”“ 公路+互聯網”等復合發展模式。開展沂蒙最美公路、鄉村振興路、沂蒙致富路命名活動,建立一批交通強市高速公路、普通國省道、“四好農村路”樣板。到2025年,打造12條特色鮮明、帶動作用大的省級融合發展樣板路、35條市級樣板路。(市交通運輸局、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負責) (五)實施運輸服務升級工程。鞏固“村村通”客車成果,提高農村客運通達廣度深度。具備條件地區推行全域公交,堅持“多站合一、資源共享”,引導農村客貨統籌、運郵協同、物流配送,優化資源配置,降低物流成本。到2022年,實現行政村物流全覆蓋。到2025年,形成城鄉一體、高效快捷、功能完善的農村物流網絡體系。(市交通運輸局負責) (六)實施公路綜合管理創新工程。全面推廣公路“路長制+”,構建公路綜合管理新機制。到2021年底,全面建立市、縣、鎮、村四級“路長制+”體系,基本形成政府主導、部門協同、上下聯動、運轉高效的工作格局。開展路域環境綜合整治,加強公路建筑控制區管理,集中治理占道經營、亂堆亂擺亂放和交通擁堵問題。提升公路路面及綠化管護水平,規范平交道口、中央護欄和公路附屬設施管理。嚴厲打擊涉路交通違法行為,嚴格涉路工程審批許可和施工管理。將公路綜合管理與鄉村振興、環境保護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協同推進,構建以“路長制+”為依托的新型社會治理模式。(市交通運輸局、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牽頭,市“路長制+”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) (七)實施公路為民提質工程。加快交通驛站、公路驛站、停車港灣、公路應急裝備物資庫建設,探索公路服務區多樣化運營模式。完善衛生設施、增加廁位數量、加強保潔管理,持續深化公路服務區“廁所革命”專項行動。積極研發應用“智慧公路”等信息化平臺系統,建設視頻監控、橋梁路面及交安設施監測、出行服務等智能融合的路網運行監測系統,服務群眾安全便捷出行。(市交通運輸局、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負責) 三、保障措施 (一)加強組織領導。公路提質增效行動由市交通重點建設項目推進專班負責,專班辦公室(市交通運輸局)承擔日常工作,發揮指導、督導、協調作用。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責、密切配合,形成工作合力。各縣區要擔負起實施主體責任,細化分解任務目標,落實各項工作措施,保障專項行動順利實施。(市交通運輸局負責) (二)加強資金保障。根據交通運輸領域市與縣區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情況,市級財政對“四好農村路”給予以獎代補支持。相關資金納入涉農資金統籌整合范圍,通過鄉村振興重大專項資金切塊分配到縣區統籌使用。按照中央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優先支持鄉村振興的要求,統籌安排資金支持“四好農村路”建設,并將“四好農村路”納入政府一般債券重點支持范圍。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高速公路、普通國省道建設,鼓勵通過一事一議、以工代賑等方式吸收農民群眾參與農村公路建設。(市財政局、市交通運輸局負責) (三)加強監督評估。將專項行動各項任務落實到縣區并建立工作評估機制,市有關部門采取不定期明察暗訪、第三方機構評估等方式加強監督,確保專項行動圓滿完成。(市交通運輸局、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負責) 附件:臨沂市公路“路長制+”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名單及工作職責 附件 臨沂市公路“路長制+”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名單及工作職責 組 長:任 剛 市委副書記、市長 副組長:王君師 副市長 成 員:趙立新 市政府副秘書長、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 付萬歷 市政府副秘書長 姚書華 市發改委主任 張大農 市公安局黨委委員、市交警支隊支隊長 厲建梅 市財政局副局長、市政府投融資服務中心主任 吳恩坤 市生態環境局局長 徐立娟 市城管局局長 李獻榮 市交通運輸局局長 張 韜 市水利局局長 鐘呈春 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 鞠成祥 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、市畜牧獸醫局局長、市畜牧發展促進中心主任 湯海山 市行政審批局局長 黃 杰 市市場監管局局長 唐音波 市林業局局長 類延軍 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、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主任 沈如茂 蘭山區委副書記、區長 張 強 羅莊區委副書記、區長 姚運明 河東區委副書記、區長 王立軍 郯城縣委副書記、縣長 劉 波 蘭陵縣委副書記、縣長 趙 明 沂水縣委副書記、縣長 李 煒 沂南縣委常委、副縣長 陳士賢 平邑縣委副書記、縣長 徐立峰 費縣縣委副書記、縣長 武光鋒 蒙陰縣委副書記、縣長 侯占夫 莒南縣委副書記、縣長 張 雷 臨沭縣委副書記、縣長 劉 佗 臨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、管委會副主任 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全市公路“路長制+”的統籌協調、監督指導、工作考核等工作。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,辦公室設在市交通運輸局,王君師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,李獻榮、類延軍同志兼任辦公室副主任。 按照分級管理、屬地負責的原則,建立市、縣、鎮、村四級“路長制+”體系。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全市總路長,分管負責同志擔任全市副總路長;縣區政府(開發區管委會)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本縣區(開發區)總路長,縣區政府(開發區管委會)分管負責同志擔任各縣區(開發區)副總路長;鎮級路長由鄉鎮政府(街道辦事處)主要負責同志擔任;村級路長由路段所在村(居)兩委主要負責人擔任。 市級路長辦公室設在市交通運輸局,承擔全市“路長制+”工作日常事務,負責擬訂全市“路長制+”工作規劃、管理制度和考核辦法,建立統籌協調、督促落實、考核檢查、調度通報等工作機制。各縣區(開發區)、各鄉鎮(街道)也要相應設立本級路長辦公室。 各級路長要嚴格按照責任分工,認真組織開展工作,及時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。市路長辦公室要加強組織協調,定期通報“路長制+”落實情況,督促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,落實責任,協調聯動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,加強監督評估,將“路長制+”工作開展情況納入績效考核。每半年對全市各縣區(開發區)“路長制+”工作開展情況進行1次綜合考核。 (2021年7月19日印發) |